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050124 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一、学科专业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2000年,学校被国务院侨办批准为华文教育基地;2005年,学校被批准招收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同年学校成立了“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研究基地”,并于2006年被批准为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6年,学校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自行增列了“对外汉语教学”博士点和硕士点。该专业现有教研人员10余人,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拥有一流的图书资料等科研设施。
二、培养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教学实践和研究训练,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学风,扎实的汉语言和汉文化基础,较高的教学能力、科研素质和外语水平,成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高层次、应用性、复合型专门人才。
三、研究方向简介
序号
|
研究方向名称
|
简 介
|
1
|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
主要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问题,包括语言学习理论、语言教学理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理论等。
|
2
|
对外汉语教学法
|
主要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学的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课外语言实践活动、对语言学习能力和实际语言水平的测试等教学环节的宏观和微观研究、理论和实践研究。
|
四、学习年限
1.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最长不超过4年。
2.硕士研究生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其他培养环节的考核符合学校提前毕业的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在校学习时间达2年及以上,可申请提前毕业。
3.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于每年十月,填写《华中师范大学博(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申请表》,经导师和所在院系主管研究生负责人同意,报研究生处审批。
4.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在提前毕业申请批准后,若不能按其申请的时间毕业的,将按结业办理。
5.研究生一般不延长学习年限;如确需延长学习年限,于每年十月由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请,填写《华中师范大学博(硕)士研究生延期毕业申请表》,经导师和所在院系主管研究生负责人同意,报研究生处审批。
6.研究生申请延长学习年限,不能超过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研究生在延长学习年限期间,不享受普通奖学金和优秀奖学金。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38学分。其中:
1、一级学位课程6门,18学分(公共课程3门,9学分;专业学位课程3门,9学分)。
2、二级学位课程(通选课)中任选2门,4学分。
3、指定选修课程专业方向任选5门,10学分。
4、任意选修课程中任选2门,4学分。
5、教学实践1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已有三年相关工作经历的硕士生,可以免修教学实践。
6、凡以同等学力、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均须在培养计划中增加补修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三门,并且考试须与本科生同堂同卷。要求通过考核,取得及格成绩,但不计学分。
六、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学术活动两部分,各占1学分。教学实践必须面对本专业本科学生,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进行,教学实践内容可以是讲授部分本专业课程,也可以是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实验、辅导或协助指导本科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教学实践的工作量为17学时,学生要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考核表》,已有三年相关工作经历的硕士生,可以免修教学实践;学术活动要求必须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活动8次以上,其中1次必须是校外学术活动,每次都要有1千字以上的学习报告(由导师和导师组规定具体要求),并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实践活动结束后,由导师和导师组进行考核,确定合格或不合格。这两张表于学位论文答辩前以院系为单位收齐上交到研究生处培养办公室,不合格者,不能参加答辩,该门课程成绩由研究生处负责录入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
七、科学研究
三年毕业的硕士生不作发表论文的硬性规定,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生在校期间必须有署名单位为华中师范大学且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的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
八、学位论文
1.本专业硕士生至迟应在第4学期末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订出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2.本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
⑴选题要求
①紧密结合当前学术动向,力求具有前沿性;
②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③富有新意,或有新材料,或有新方法,或有新角度,或有不同于旧说的新见解;
④题目适中,范围确定,便于作细致的考察和深入的挖掘。
⑵论文要求
①观点新颖明确,新而不怪,富有学术价值;
②材料扎实,论据充分,能很好地说明观点;
③方法科学,论证严密,富有理论色彩;
④语言准确鲜明,简洁流畅。
3.学位论文评阅、答辩按照《华中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进行。
九、培养方式与方法
强调注重基础,突出能力,实行“三个结合”:
1.课程学习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学生通过课程学习,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字(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汉字等方面)、汉文化和外语知识;通过教学实践,获得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技能。
2.读书讨论和研究写作相结合。围绕课程学习,指导学生读书,引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并指导学生就语言教学、语言事实、语言运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撰写论文。通过这种结合,培养学生的进攻意识和创新意识、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和“研”是相长的,作为一名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硕士,不仅要有过硬的教学本领,还要有良好的研究素质。
3.导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一方面,为每位学生配备导师,导师负责学生的课程学习和论文写作;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指导小组的整体优势和每位导师的学术特长,强调每位导师有为每位学生提供指导的责任和义务,并通过学术前沿讲座、教学专题研讨、论文开题报告、教学实践活动等形式,实现对学生的集体培养。
通过培养过程的“三个结合”,使学生能够过好“三关”:(1)基础关——有厚实的汉语言文化基础和外语基础;(2)技能关——有熟练的汉语教学技能和文化传播技能;(3)研究关——有良好的研究素质和学风。
十、其他
1.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项目均须进行考核。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标准以及有关要求,按《华中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考核及成绩管理的暂行规定》执行。
2.每位硕士生须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本人实际,在入学后四周内,制订出个人培养(学习)计划,经导师和专业指导组组长审定后,报院、系、所和研究生处备案。
3.本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完成与否,是审定本专业硕士生能否毕业和授予学位的基本依据。
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任课教师
|
一级学
位
课
|
学位
公共课
(A类课)
|
107105010210
|
马列经典著作选读(语言学)
|
34
|
2
|
1
|
姚双云、匡鹏飞
|
0002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4
|
2
|
2
|
理论课部
|
0003
|
第一外国语
|
136
|
5
|
1+2
|
公外系
|
学位
专业课
(A类课)
|
107105010201
|
语言理论发展与流派
|
51
|
3
|
1
|
吴振国、刘云
|
107105010301
|
现代汉语研究引论
|
51
|
3
|
1
|
汪国胜等
|
107105010302
|
古代汉语研究引论
|
51
|
3
|
2
|
范新干等
|
二级学位课
|
通
选
课
(B类课)
|
107105010005
|
文学理论与批评专题研究(通选)
|
34
|
2
|
2
|
孙文宪等
|
107105010006
|
现代逻辑与语言研究(通选)
|
34
|
2
|
1
|
刘云
|
107105010007
|
学术示范与论文写作(通选)
|
34
|
2
|
1
|
张岩泉
|
107105010008
|
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通选)
|
34
|
2
|
1
|
王又平
|
107105010009
|
电视研究(通选)
|
34
|
2
|
2
|
彭涛
|
107105010010
|
海外汉学研究(通选)
|
34
|
2
|
2
|
林岩
|
107105010011
|
比较文学理论研究(通选)
|
34
|
2
|
2
|
胡亚敏
|
107105010012
|
影视理论专题(通选)
|
34
|
2
|
2
|
修倜
|
107105010013
|
文化研究导论(通选)
|
34
|
2
|
3
|
陈建宪
|
107105010014
|
外国经典作家作品选讲(通选)
|
34
|
2
|
2
|
聂珍钊等
|
指定选修课
|
专
业
方
向
课
(C类课)
|
107105010304
|
汉语语法学
|
34
|
2
|
3
|
徐杰、储泽祥
|
107105010305
|
汉语语义学
|
34
|
2
|
3
|
张邱林
|
107105010306
|
汉语语用学
|
34
|
2
|
3
|
谢晓明、汪国胜
|
107105010307
|
文字学
|
34
|
2
|
3
|
匡鹏飞
|
107105012401
|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
36
|
2
|
3
|
向 平
|
107105012405
|
中国文化概论
|
36
|
2
|
3
|
陈建宪
|
任
意
选
修
课
(D类课)
|
107105010303
|
语言调查
|
36
|
2
|
2
|
汪国胜
|
107105012403
|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
36
|
2
|
4
|
李向农
|
107105012402
|
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
|
36
|
2
|
4
|
向 平
|
107105010310
|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
36
|
2
|
4
|
徐杰 储泽祥
|
107105010311
|
现代汉语语用研究
|
36
|
2
|
4
|
谢晓明
|
107105010205
|
应用语言学
|
36
|
2
|
4
|
李向农
|
107105010318
|
文化语言学
|
36
|
2
|
4
|
匡鹏飞
|
实践环节
|
00014
|
教学实践
|
|
1
|
3、4、5
|
|
00015
|
学术活动
|
|
1
|
3、4、5
|
|
补修课
|
10705
|
语言学概论
|
|
|
随本科
|
|
10706
|
古代汉语(1)
|
|
|
随本科
|
|
10707
|
现代汉语(1)
|
|
|
随本科
|
|
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编号:107105010210 课程名称:马列经典著作选读(语言学)
英文译名:Selected Reading of Mar'xism—Leninism Linguistic Classics
学时/学分:34/2 开课学期:1
开课院系:文学院、语言所 任课教师:匡鹏飞、姚双云
内容简介:
联系语言和语言学的发展,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语言观,使语言运用和语言研究更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
主要教材: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语言,商务印书馆,1959年
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与语言,中华书局,1958年
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人民出版社,1971年
邢福义主编,毛泽东著作语言论析,湖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
教学方式:讲授、自学与讨论
课程编号:107105010301 课程名称:现代汉语研究引论
英文译名:An Introcluction to Studies on Modern Chinese
学时/学分:51/3 开课学期:1
开课院系:文学院、语言所 任课教师:汪国胜等
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语用、方言等领域的研究历史,使学生能大体了解现代汉语研究的主要进展、突出成就及未来走势,能够进入到学科前沿。
主要教材:
杨锡彭编著,现代汉语研究导引,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参考书目: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现代汉语专题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许嘉璐等主编,中国语言学现状与展望,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年
刘坚主编,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教学方式:讲授、自学与讨论
课程编号:107105010302 课程名称:古代汉语研究引论
英文译名:An Introduction to Archaic Chinese
学时/学分:51/3 开课学期:2
开课院系:文学院、语言所 任课教师:范新干等
内容简介:
本课程包括古代汉语语音、语法、训诂、修辞和文字等内容,主要讲授这些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走势,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汉语主要领域的学术背景,领会有关研究成果,熟悉主要研究方法,以提高古代汉语理论修养,为专业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主要教材:
严修主编,二十世纪的古汉语研究,书海出版社,2001年
参考书目:
许嘉璐等主编,中国语言学现状与展望,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年
刘坚主编,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教学方式:讲授、自学与讨论
课程编号:107105010303 课程名称:语言调查
英文译名:Linguistic Investigation
学时/学分:34/2 开课学期:2
开课院系:文学院、语言所 任课教师:汪国胜
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以汉语方言为对象,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介绍语言调查的基本知识,并通过田野调查实践,使学生初步掌握语言(汉语方言)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
主要教材:
陈其光,语言调查,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
参考书目:
詹伯慧主编,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傅懋勣,论民族语言调查研究,语文出版社,1998年
邢公畹,汉语方言调查基础知识,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年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方言调查字表,商务印书馆,1983年
教学方式:讲授、研讨和报告
课程编号:107105010304 课程名称:汉语语法学
英文译名:Chinese Grammar
学时/学分:34/2 开课学期:3
开课院系:文学院、语言所 任课教师:徐杰、储泽祥
内容简介:
本课程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现代汉语的语法现象和语法规律进行比较系统的描述和分析,同时介绍汉语语法研究的新成果、新理论、新方法,以及汉语语法研究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和学科发展的方向。本课程将对我国汉语语法学界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予以系统介绍,其中包括关于汉语语法特点的理论,各种本位理论,汉语词类理论,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歧义理论等等。此外,还将结合具体语言事实的分析,对汉语语法研究中形成的重要分析方法进行讲授,其中包括变换分析法,扩展分析法,层次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等等。
主要教材:
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年
邢福义,汉语语法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参考书目:
朱德熙,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1985年
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商务印书馆,1979年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1979年
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商务印书馆,1999年
陆俭明,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93年
周国光、张林林,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与方法,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教学方式:讲授、自学与讨论
课程编号:107105010305 课程名称:汉语语义学
英文译名:Chinese Semantics
学时/学分:34/2 开课学期:3
开课院系:文学院、语言所 任课教师:张邱林
内容简介:
本课程内容包括语义的性质、类型;义素分析方法;词义的分化;词义的聚合;词义与语境;句义的构成;题元结构;汉语题元的句法表现;指称意义;歧义;语义特征;语义指向;语义范畴。
主要教材:
贾彦德编著,汉语语义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参考书目:
符淮青著,词义的分析和描写,语文出版社,1996年
苏宝荣著,词义研究与辞书释义,商务印书馆,2000年
詹人凤著,现代汉语语义学,商务印书馆,1997年
教学方式:讲授、自学与讨论
课程编号:107105010306 课程名称:汉语语用学
英文译名:Chinese Pragmatics
学时/学分:34/2 开课学期:3
开课院系:文学院、语言所 任课教师:谢晓明、汪国胜
内容简介:
本课程分专题讲授和讨论汉语语用学的一些重要问题,使学生对这些问题有较深入的认识。专题包括:(1)言语交际;(2)言语行为;(3)话语角色;(4)言语环境;(5)话语表达和话语理解;(6)话语分析;(7)交际变体和语码转换;(8)语体风格和语用手段;(9)语言规划和语用对策;(10)表达正误和语用失误;(11)跨文化交际原则。
主要教材:
索振羽,语用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参考书目: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刘焕辉,言语交际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86年
宗廷虎等,修辞新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年
郑远汉,言语风格学,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
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
王希杰,修辞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
教学方式:讲授、自学与讨论
课程编号:107105010307 课程名称:文字学
英文译名:Chinese Philology
学时/学分:34/2 开课学期:3
开课院系:文学院、语言所 任课教师:匡鹏飞
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汉字研究概况、汉字的起源和性质、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和规律、汉字的基本类型等内容,使学生系统掌握文字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从而为古今汉字和汉语史的相关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主要教材:
裘锡圭,文字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88年
参考书目: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
黄德宽、陈秉新,汉语文字学史(增订本),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
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赵诚,甲骨文字学纲要,中华书局,2005年
教学方式:讲授、自学与讨论
课程编号:107105012403 课程名称: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英文译名:Studies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开课学期:4
开课院(系):文学院、语言所 学时/学分:34/2
任课教师:李向农
内容简介: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第二语言习得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总共分6个部分:(1)什么是第二语言习得;(2)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方法;(3)第二语言习得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4)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个体差异;(5)课堂教学与第二语言习得;(6)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主要教材:
林立等,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参考书目:
王建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习得过程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
******,第二语言习得入门,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吴旭东,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方法与实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
课程编号:107105010310 课程名称: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英文译名:Studies on Modem Chinese Grammar
学时/学分:34/2 开课学期:4
开课院系:文学院、语言所 任课教师:储泽祥、徐杰
内容简介:
本课程结合汉语语法事实,探讨汉语法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共分5部分:(1)汉语语法研究的回顾与前瞻;(2)结构主义理论与汉语研究;(3)普遍语法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讲述普遍语法的基本理论,模组理论原则与参数理论,以及普遍语法范式下的汉语语法研究进展;(4)认知—功能语法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讲述认知—功能语法的原理原则,范畴化的原型理论,“象似”理论,以及认知功能语法理论下的汉语研究;(5)配价语法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讲述配价语法对语法单位从属与支配关系的刻划,动词形容词名词的配价,“配价”与“依存”,以及配价语法理论下的汉语研究。
主要教材:
邢福义,汉语语法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马庆株等,语法研究入门,商务印书馆,2000年
徐杰,普遍语法原则与汉语语法现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参考书目:
汉语学报编辑部编,小句中枢说,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邢福义,语法问题探讨集,湖北教育出版社,1986年
邢福义,语法问题发掘集,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
邢福义,语法问题思索集,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年
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商务印书馆,2001年
邢福义等,汉语句法机制验查,三联书店,2004年
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商务印书馆,1979年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1979年
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商务印书馆,1999年
陆俭明,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93年
周国光、张林林,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与方法,山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年
朱德熙,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1985年
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80年
袁毓林,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袁毓林,语言的认知研究和计算分析,北京人学出版社,1998年
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教学方式:讲授、自学与讨论
课程编号:107105010311 课程名称:现代汉语语用研究
英文译名:Modern Chinese Pragmatics
学时/学分:34/2 开课学期:4
开课院系:文学院、语言所 任课教师:谢晓明
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现代汉语语用的一些重要问题,主要包括:语用学的学科性质;国内外语用学的发展概况;现代汉语语用学的研究概况;现代汉语语用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现代汉语语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如语用原则、语用手段、言语变异、语境、会话含义、信息结构、语码转换、语用对策、语用与社会、语用与心理、语用效果的评价等)。通过教学,使学生对现代汉语的语用问题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并引导学生结合汉语事实,运用所学理论来分析研究某一具体语用现象。通过这种研究实践,提高学生的语用分析和研究能力。
主要教材:
索振羽,语用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
左思民,汉语语用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参考书目:
冯广艺,语境适应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
刘虹,会话结构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
教学方式:讲授、自学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