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读3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  发表者:admin  点击次数:5996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方式、课程安排、研究方向及参考书目信息详见如下: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050102 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一、学科专业简介

本专业是我校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之一,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生,2001年开始招收博士生。现有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6人。本专业主要依托文学院和语言研究所,承担了20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拥有一流的图书资料和科研设施。

二、培养目标

通过各类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的教学和毕业论文的写作,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把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成为具有较高政治思想水平,具有较扎实的语言理论基础,具有独立从事语言研究工作的能力,能胜任语言学课程和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的合格专业人才。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三、研究方向简介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1

语言理论

学习和运用现、当代语言学的理论方法研究汉语,包括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及汉语方言,兼及汉语与其他语言的比较。侧重语言的本体研究,主要研究语言系统内部,包括语音学、词汇学、语义学、语法学及语用学等主要分支。

2

应用语言学

学习和运用应用语言学的理论方法研究汉语,侧重语言的应用研究,主要研究语言在社会、文化、心理、科技、教育等方面的运用,包括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数理语言学、语言教育等主要分支。

3

中文信息处理

学习和运用计算语言学的理论方法,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需要研究汉语。主要包括汉语的语音识别与语音合成、汉字的分析与处理、自动分词和标注、句法语义结构的自动分析、语料库的建设和运用、机器翻译、信息检索等。

4

对外汉语教学

学习和运用语言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研究汉语及对外汉语教学问题。主要包括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和教学方法;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实践研究汉语。

四、学习年限

1.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最长不超过4年。符合学校提前毕业的要求的,可申请提前毕业(见《研究生手册》)。

2、因特殊情况需延期毕业的填写《华中师范大学博(硕)士研究生延期毕业申请表》,经导师和所在院系主管研究生负责人同意,报研究生处审批。申请延长毕业的年限,不能超过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延期毕业年限期间,不享受任何奖学金和各类评奖。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38学分。其中:

1、一级学位课程7门,20学分(公共课程3门,9学分;专业学位课程4门,11学分)。

2、二级学位课程(通选课)中任选2门,4学分。

3、指定选修课程4门,8学分。

4、任意选修课程中任选2门,4学分。

5、教学实践1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已有三年相关工作经历的硕士生,可以免修教学实践。

6、同等学力、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均须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3门,并且考试须与本科生同堂同卷。要求通过考核,取得及格成绩,不计学分。

六、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学术活动两部分,各占1学分。教学实践必须面对本专业本科学生,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进行,教学实践内容可以是讲授部分本专业课程,也可以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实验、辅导或协助指导本科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教学实践的工作量为17学时,学生要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考核表》,已有三年相关工作经历的硕士生,可以免修教学实践;学术活动要求必须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活动8次以上,其中1次必须是校外学术活动,每次都要有1千字以上的学习报告(由导师和导师组规定具体要求),并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实践活动结束后,由导师和导师组进行考核,确定合格或不合格。

七、科学研究

鼓励学生从事科学研究,撰写科学论文。三年毕业的硕士生不作发表论文的硬性规定,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生按学校规定以华中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和第一作者身份(或除导师之外的第一作者)在CSSCI来源期刊上公开、正式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用稿通知无效)

八、学位论文

1.本专业硕士生至迟应在第4学期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并在第4学期末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订出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2.本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为:

1)选题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具有创新性和一定的先进性,鼓励学生参加指导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鼓励选择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课题。

2)论文的写作要求充分占有材料,熟练掌握和运用本专业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层次清晰,论述明确中肯,语言流畅。论文总体上体现出创新与实务相结合的学风。

九、培养方式与方法

本专业采取导师指导与专业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理论联系实际,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科研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参加学术会议、讲座、讨论及社会实践、科研实践,加强研究生的科研、自学、动手、表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十、考核方式

考核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实行研究生激励和淘汰措施的重要依据。

1.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

学位课程应进行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评定,部分外语基础好的学生,经过入学后外语摸底考试达到要求,可以免修免考,成绩按80分计算。按照《华中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第十二条规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必须按照经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修完规定的全部课程,通过规定的考试,其中学位课程考试加权平均成绩必须达到76分(含)以上,才能申请学位;选修课原则上也要求考试,考试也按百分制评定成绩,实践环节、开题报告等宜用考查的方式进行。考试、考查的形式按课程要求进行设计,可以是闭卷、开卷考试,也可以是做课程论文、实验考核等形式,都应有文字档案记录。考试成绩达到60分者可获得学分,考查成绩按合格、不合格登记,合格者可获得学分。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生按学校规定各门课程的考试或考查一次性通过,且各门课程加权平均成绩在85分以上(单科成绩不得低于75分)。

2.学生课程考试、考查未通过者,有两次补考机会:一是随下年级参加正常补考,二是参加毕业补考。公共学位课程由研究生处组织考试,其他类课程由各院系组织,仍未通过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3.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考试、考查,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参加考试、考查时,必须事先提出申请缓考,经院系、主管领导批准(其中公共学位课须经研究生处主管领导批准),方可缓考。擅自不参加考试者,该课程的成绩以零分计,不能参加正常补考,只能参加毕业补考。

十一、其他

2.已有三年相关工作经历的硕士生,可以免修教学实践。

3.本专业硕士生必须认真阅读本专业硕士生必读书目(见附录一)所规定的书籍,并做好笔记;导师必须定期检查硕士生的阅读笔记,并根据其笔记,评定成绩。

4.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项目均须进行考核。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标准以及有关要求,按《华中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考核及成绩管理的暂行规定》执行。

5.每位硕士生须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本人实际,在入学后六周内,制订出个人培养(学习)计划,经导师和专业指导组组长审定后,报院、系、所和研究生处备案。

6.本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完成与否,是审定本专业硕士生能否毕业和授予学位的基本依据。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任课教师

一级学

 

学位

公共课

A类课)

107105010210

马列经典著作选读(语言学)

34

2

1

姚双云.匡鹏飞

000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4

2

2

理论课部

0003

第一外国语

136

5

1+2

公外系

学位

专业课

A类课)

107105010201

语言理论发展与流派

51

3

1

吴振国、刘云

107105010301

现代汉语研究引论

51

3

1

汪国胜等

107105010302

古代汉语研究引论

51

3

2

曹海东等

107105010303

语言调查

34

2

2

汪国胜

二级学位课

 

 

 

B类课)

107105010005

文学理论与批评专题研究(通选)

34

2

2

孙文宪等

107105010006

现代逻辑与语言研究(通选)

34

2

1

刘云

107105010007

学术示范与论文写作(通选)

34

2

1

张岩泉

107105010008

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通选)

34

2

1

王又平

107105010009

电视与新媒体研究(通选)

34

2

2

彭涛

107105010010

海外汉学研究(通选)

34

2

2

林岩

107105010011

比较文学理论研究(通选)

34

2

2

胡亚敏

107105010012

影视理论专题(通选)

34

2

2

修倜

107105010013

文化研究导论(通选)

34

2

3

陈建宪

107105010014

外国经典作家作品选讲(通选)

34

2

2

聂珍钊等

指定选修课

专业

方向课

C类课)

107105010203

理论语言学

34

2

3

吴振国、刘

107105010204

语料库与语言研究

34

2

3

云、吴振国

107105012401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34

2

3

崔四行、万

107105010205

应用语言学

34

2

3

李向农、罗耀华

 

D类课)

 

107105010206

语言哲学

34

2

4

吴振国、崔四行

107105010207

中文信息处理

34

2

3

刘云、余一娇

107105012402

对外汉语教学法

34

2

4

崔四行、万

107105010318

文化语言学

34

2

3

吴振国、罗耀华

107105010310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51

3

4

储泽祥、徐

107105010311

现代汉语语用研究

51

3

4

汪国胜、张邱林

实践环节

00014

教学实践

 

1

3.4.5

 

00015

学术活动

 

1

3.4.5

 

补修课

 

语言学概论

 

 

随本科

 

 

古代汉语

 

 

随本科

 

 

现代汉语

 

 

随本科

 

附录:本专业硕士生必读书目

 

《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著,商务印书馆,1980

《语言论》,布龙菲尔德著,商务印书馆,1990

《现代语言学教程》,(上下)霍凯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1987

《句法结构》,乔姆斯基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乔姆斯基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语言学说史》,康德拉绍夫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

《现代语言学流派》,冯志伟编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

《普通语音学纲要》,罗常培、王均编著,商务印书馆,1981

《西方现代语言哲学》,周忠昌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语义学》,利奇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

《语义学》,徐烈炯著,语文出版社,1995

《生成语法理论》,徐烈炯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心理语言学》,桂诗春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当代社会语言学》,徐大明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文化语言学》,(增订本)邢福义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应用语言学》,刘涌泉、乔毅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

《计算语言学概论》,俞士汶主编,商务印书馆,2003

《语料库语言学》,黄昌宁、李涓子编著,商务印书馆,2002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赵金铭主编,商务印书馆,2005

《语言教学分析》,麦基著,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

《语言学中的逻辑》,奥尔伍德等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

《语言逻辑分析(语言学家关注的一切逻辑问题)》,麦考莱著,杭州大学出版社1989

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陈保亚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语言学方法论》,桂诗春等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刘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中国语法学史稿》,龚千炎著,语文出版社,1987

《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沈阳,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语言学前沿与汉语研究》,刘丹青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汉语语法学》,邢福义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语法讲义》,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1982

注:硕士生分方向阅读书目未列入,由导师另行指定。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生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107105010201                      课程名称:语言理论发展与流派

学时/学分51/3                             开课学期1

开课院(系):文学院                         任课教师:吴振国、刘云

内容简介:

本课程介绍西方现当代语言学的主要理论方法、流派及其发展。主要内容包括:结构主义语言学及其各主要分支流派,生成语言学及其发展,功能语言学及其发展,当代综合性语言学新学科的发展。本课程是语言学概论课的提高,同时又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和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上述两个专业的研究生提高语言学的理论修养,把握语言学的发展方向,为以后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教材:

《现代语言学流派》,冯志伟编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参考书目:

1. 《西方语言学流派》,刘润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年版。

2. 《国外语言学概述——流派和代表人物》,赵世开主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

3. 《语言学史概要》,岑麒祥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4. 《英语语法理论及流派》,殷钟崃、周光亚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教学方式讲授、研讨和报告

 

 

课程编号:107105010006                    课程名称:现代逻辑与语言研究

学时/学分34/2                           开课学期1

开课院(系):文学院                       任课教师:刘云、李向农

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学位二级学位课程。本课程依据广义逻辑思想,运用符号学理论和言语行为理论,从语形学、语义学、语用学等方面和语言的指谓性和交际性对自然语言,尤其是交际语言中的逻辑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汉语实际,研究成功交际和有效交际的规律。根据语言研究的需要,讲授现代逻辑的相关内容,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现代逻辑意识和修养,获得语言研究所需要的现代逻辑工具。要求学生通过现代逻辑的学习,能领会现代逻辑的基本思想,并初步学会运用现代逻辑的方法分析和处理语言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主要教材:

周礼全主编《逻辑——正确思维和有效交际的理论》,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J·D·麦考莱《语言逻辑分析(语言学家关注的一切逻辑问题)》,杭州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参考书目:

樊明亚主编《形式逻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邹崇理著《自然语言逻辑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周晓林著《自然语言逻辑引论》,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袁野等主编《语言逻辑》,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王维贤等编著《语言逻辑引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教学方式讲授、研讨和报告

 

 

课程编号:107105010206                           课程名称:语言哲学

学时/学分34/2                                  开课学期4

开课院(系):文学院                              任课教师:吴振国、崔四行

内容简介:

西方现代语言哲学与语言学理论的关系非常密切。现代语言哲学对语言学的许多重要分支学科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语义学、语法学、语用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主要分支学科。本课程介绍西方现代语言哲学的理论、方法和流派。主要内容包括:一、语言哲学的兴起及地位;二、哲学的语言转向;三、语言意义理论;四、人工语言哲学;五、自然语言哲学;六、蒙太古语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开阔学术视野,提高理论修养和思辨能力。

主要教材:

周昌忠《西方现代语言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参考书目:

1.阿尔斯顿《语言哲学》(牟博、刘鸿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版。

2.陈嘉映《语言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穆尼茨《当代分析哲学》(吴牟人、张汝伦、黄勇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4.涂纪亮主编《语言哲学名著选辑》(英美部分),三联书店1988年版。

5[]麦考莱《语言逻辑分析》(王维贤、徐颂列等译),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6.蒋严、潘海华《形式语义学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7.奥尔伍德《语言学中的逻辑》(王维贤、李先焜、蔡希杰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8.徐烈炯《语义学》(修订本),语文出版社1995年版。

9.邹崇理《自然语言逻辑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殷钟崃、周光亚主编《英语语法理论及流派》,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教学方式讲授、自学与讨论

 

 

课程编号:107105010204                         课程名称:语料库与语言研究

学时/学分34/2                                开课学期3

开课院(系):文学院                            任课教师:刘云、吴振国

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学位二级学位课程。本课程介绍语料库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国内外研究的概况、语料库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和动态,着重引导学生了解作为中文信息处理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汉语语料库的设计、语料采集、词语切分、词性标注、短语分析等基本内容、当前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本课程还介绍语料库语言学中常用的计算机软件及其应用。

主要教材:

黄昌宁、李涓子:《语料库语言学》,商务印书馆,2002

参考书目:

Kennedy, G. (2000) An Introduction to Corpus Linguistics (语料库语言学入门),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Biber, D. et al. (2000) Corpus Linguistics (语料库语言学),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Thomas, J. 2001 Using Corpora for Language Research (用语料库研究语言),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Sinclair, J. 1999 Corpus, Concordance, Collocation (语料库、检索与搭配),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冯志伟:《中文信息处理与汉语研究》,商务印书馆,1992

刘开瑛:《中文文本自动分词和标注》,商务印书馆,2000

刘颖编著:《计算语言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杨惠中:《语料库语言学导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侯敏:《计算语言学与汉语自动分析》,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教学方式讲授、自学与讨论

 

课程编号:107105012401                       课程名称: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学时/学分34/2                               开课学期3

开课院(系):文学院、国际文化学院             任课教师:崔四行、万 

内容简介:

本课程全面介绍对外汉语学科的历史和发展,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性质、特点和地位,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第二语言学习和习得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以及课程类型;探讨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特点、教学方法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系列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历史、现状与发展以及第二语言教学的不同流派,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理论、教学方法和研究方法。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主要教材:

1.《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赵金铭主编,商务印书馆,2005

2..《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 珣著,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参考书目:

1.《对外汉语发展概要》吕必松,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

2.《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原则方法》,程棠,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

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黄锦章 刘焱,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李泉,商务印书馆,2006

5.《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习得过程研究》王建勤,商务印书馆,2006

6.《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语言系统研究》王建勤,商务印书馆,2006

教学方式讲授、自学与讨论

 

 

课程编号:107105010203                         课程名称:理论语言学

学时/学分34/2                                开课学期3

开课院(系):文学院                            任课教师:吴振国、刘云

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和探讨西方语言理论与汉语研究的结合、汉语研究的理论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一、结构主义理论与汉语研究;二、转换生成语言理论与汉语研究;三、格语法配价语法与汉语研究;四、功能主义语言理论与汉语研究;五、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启发学生的理论思考,提高研究能力,指导学生寻找一些研究课题,并进行具体研究,为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写作打基础。

主要教材:自编讲义

参考书目:

1.《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陈保亚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语言学方法论》,桂诗春等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年版。

3.《中国语言学现状与展望》许嘉璐等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年版。

4.《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刘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汉语语法学史》,林玉山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6.《中国语法学史稿》,龚千炎著,语文出版社,1987年版。

7.《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沈阳,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语言学前沿与汉语研究》,刘丹青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教学方式讲授、自学与讨论

 

课程编号:107105010205                         课程名称:应用语言学

学时/学分34/2                                开课学期3

开课院(系):文学院                            任课教师:李向农、罗耀华

内容简介:

应用语言学是一门多边缘的交叉科学,是研究语言在各个领域中实际应用的学科,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部门。它以语言学为中心,结合多方面的学科,以解决语言与社会、语言与科技等的实际应用为主要研究对象。本课程主要对该门学科研究的对象、范围、理论和现状作简要介绍,内容涉及:1、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包括外语教学、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等;2、国家的语言规划和语言计划,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3、语言与现代科技的结合;4、广义的社会语言学,主要包括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话语语言学、广告语言学等。

主要教材:

1.《应用语言学概论》,于根元主编,商务印书馆,2003年。

2.《应用语言学纲要》,齐沪扬、陈昌来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参考书目:

1.《应用语言学》,桂诗春主编,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

2.《应用语言学纲要》,齐沪扬、陈昌来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3.《应用语言学综论》,冯志伟著,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4.《应用语言学理论纲要》,于根元主编,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年。

教学方式讲授、自学与讨论

 

 

课程编号:107105010207                          课程名称:中文信息处理

学时/学分:34/2                          开课学期:4

开课院(系):文学院                     任课教师:余一娇、刘云

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学位指定选修课程。中文信息处理是语言学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达到两个目标:1.具备以计算机为背景思考语言学问题,对语言知识进行形式化描述的能力;2.了解计算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常用模型及算法,初步具备从事相关领域研究工作的能力。主要介绍中文信息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主要包括信息处理的意义、信息处理的任务和方法、词法自动分析、句法自动分析、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方法、机器翻译、面向文本的信息处理、情报检索等。

主要教材:

俞士汶主编《计算语言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3

参考书目:

冯志伟《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冯志伟著《计算语言学探索》,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刘颖编著《计算语言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侯敏著《计算语言学与汉语自动分析》,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吴立德等《大规模中文文本处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翁富良、王野翊(1998)《计算语言学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陈小荷《现代汉语自动分析》,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教学方式讲授、自学与讨论

 

 

课程编号:2812                                 课程名称:对外汉语教学法

学时/学分34/2                                开课学期4

开课院(系):文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任课教师:崔四行、万 

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对外汉语教学的主体、对象以及手段有基本的了解,同时也可以了解本学科的研究概况、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了解如何对对外汉语教学中涉及的基础知识和主要的教学重点难点做出比较清楚的解答和解释;了解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巧;了解和掌握针对汉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开展研究的基本方法。

主要教材:

综合有关参考书以及自己的思考,自编。

参考书目:

1[]H.Douglas Brown,《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的原则》,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版。

2[]W· F· 麦基《语言教学分析》,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3[]黎天睦《现代外语教学法-理论与实践》,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

4.徐子亮《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认知理论研究》,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年版。

5.鲁健骥,《对外汉语教学思考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1999

6  黄锦章,《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考核方式:课程论文,完整教案,课件等